收录汇总
2020年 | 1 3 4 |
2018年 | 1 3 4 5 6 7 9 10 11 12 |
2016年 | 1 2 3 4 5 6 7 9 10 11 12 |
2014年 |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2年 | 1 3 4 5 6 7 9 10 11 12 |
2019年 | 1 3 4 5 6 7 9 10 11 12 |
2017年 | 1 3 4 5 6 7 9 10 11 12 |
2015年 | 1 3 4 5 6 7 9 10 11 12 |
2013年 | 1 3 4 5 6 7 9 10 11 12 |
2011年 | 3 4 5 6 9 10 11 12 Z1 Z2 |
搜索结果2468条
在文本解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机 构 | : |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第二中心小学 226600 |
简介 | : | 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掀起教育热潮,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其中,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必备要素之一。结合人教版教材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解读隐性信息,确定适切话题,培养发散 |
期数 | : | 2017-11 |
关键词 | : | 思维品质 文本解读 逻辑思维 创新思维 |
有效运用“关键词” 提高品德课堂实效
机 构 | : | 浙江省杭州市大禹路小学 310000 |
简介 | : | 《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每个单元和每课中都编排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一般言简意赅,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提炼,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明确将要学到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因此,加强对关键词的研究,有效运用关键词,有助于教师以教学目 |
期数 | : | 2015-11 |
关键词 | : | 课堂实效 《品德与社会》 精心提炼 身心发展水平 课外实践 导向设计 组块 小组讨论 中都 体验感悟 |
“空框结构”,让英语课堂充满生长的力量——例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补白”艺术
机 构 | : | 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226600 |
简介 | : | 小学英语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适度挖掘“空白”有着深刻意义。实践证明,在叩问中补白、在鉴赏中补白和在拓展中补白能有效提升儿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英语课堂充满生命力。 |
期数 | : | 2017-11 |
关键词 | : | 空框结构 补白艺术 叩问 鉴赏 拓展 |
欢迎订阅《小学英语教与学》
机 构 | : | |
简介 | :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教学类专业期刊,首批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学术期刊认定。其资源特色是集百家教育教学期刊报纸精华,纳各派学者专家思想睿语,展全国一线教师教改之姿,搭建教学理论与实践之桥梁, |
期数 | : | 2019-11 |
关键词 | :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行政部门领导 教科研工作 一线教师 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工作者 教学类 英语教与学 |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国际意识渗透的策略初探
机 构 | : |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向阳小学 314300 |
简介 | : |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把"国际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强调,提出"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这一目标要求。笔者以为,"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相结合 |
期数 | : | 2015-11 |
关键词 | : | 品德与社会 教学互动 意识渗透 国际意识 浙教版 建构主义学习观 教学活动 教育心理学家 角色扮演法 《品德与社会》 |
核心素养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备课变革的三个视角——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
机 构 | : |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310002 |
简介 | : |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人们对教育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在课改实践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日益凸显。以真实情境、活动领悟、发展思维三个视角,借助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这一媒介,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化和落实,理应成为一线教师备课变革的价 |
期数 | : | 2017-11 |
关键词 | : | 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备课变革 |
善用“身边人物”资源提升品德教学实效
机 构 | : | 浙江省平湖市实验小学 314200 |
简介 | : | 身边人物是指生活在学生身边的人,他们是重要的品德课程资源。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将身边人物引入品德课堂,以达到“拨动学生‘情’弦,破解教学难点;学习榜样人物,引领实践行动;创新学习方式,接轨社会生活”的教学效果。 |
期数 | : | 2017-11 |
关键词 | : | 身边人物 品德教学 教学实效 |
“品德与社会”历史题材教学的优化策略
机 构 | : |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314000 |
简介 | : | 小学高段《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编排了较多历史方面的内容,这是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提升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理性地认识人类社会。但这类题材的内容离时代远,离生活远,点又太散。教师若是处理不当 |
期数 | : | 2015-11 |
关键词 | : | 历史题材 教学效果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 人类社会 后续教学 社会性发展 最近发展区 |
品德学科教学的“四实·四度”策略
机 构 | : | 浙江省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310006 |
简介 | : | 品德课程作为小学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提高小学生的品德实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要真正发挥好这一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点:一是教学要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建立真正的情感和信念基础;二是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的听讲转向主动的感悟学 |
期数 | : | 2015-11 |
关键词 | : | 教学效果 道德行为 道德教育 活动教学 《品德与生活》 道德认知 《品德与社会》 课堂气氛 浙教版 德育教学 |
郁明老师的“真情生活”教学
机 构 | : |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310012 |
简介 | : | 自从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郁明老师一直凭借着自己的“真功夫”,努力追求着小学品德的“真情生活”教学,即主张让儿童在品德课堂中过真生活,激发真情感,最终获得真发展。道德寓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个体品德和社会道 |
期数 | : | 2017-11 |
关键词 | : | 生活 教学 真情 老师 社会道德 品德课堂 个体品德 小学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