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汇总
2020年 | 1 2 3 |
2018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6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4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2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0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9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7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5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3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1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09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搜索结果3969条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修订说明
机 构 | : | 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210036 |
简介 | : |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要求,在认真整理、科学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教学实验数据,以及实验地区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教材整体修订方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进行了仔细认真的修改 |
期数 | : | 2012-8 |
关键词 | : | 数学课程标准 一年级上册 数学教材 苏教版 修订说明 数学实验教材 实验数据 基本精神 |
一一对应 转换自如——《24时记时法》教学谈
机 构 | : | 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 |
简介 | : | 对应,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思想,它散见于小学各阶段的学习内容之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学生有了一定的对应意识,便能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找到一条明晰的主线,化繁为简,应对自如。三年级《24时记时法》的教学,许多教师的体会是"难 |
期数 | : | 2009-8 |
关键词 | : | 记时法 引导学生 教学重点 对应思想 数学思想 普通 转换 时间词语 教师 时刻 |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与意图
机 构 | : | 宿迁市实验学校 |
简介 | : |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过程,对平均分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构建平均分的表象。2.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把总数分成每份都一样多的几份,感受和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方 |
期数 | : | 2009-8 |
关键词 | : | 平均分 引导学生 设计意图 分法 动手操作 分成 教学设计 提问 感性认识 操作过程 |
除法竖式教学新探
机 构 | : | 江阴市教师进修学校 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 214400 |
简介 | : | 除法竖式常常是教师头痛的教学难点。仔细分析,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除法竖式的结构方式非常复杂。 |
期数 | : | 2012-8 |
关键词 | : | 教学难点 除法 结构方式 |
从“事例化”到“数理化”——例谈审题能力的培养
机 构 | : | 江苏省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 214184 |
简介 | : | 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遵循“理解题意一分析数量关系一列式解答一检验反思”四个基本步骤,其中,理解题意是前提。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帮助学生弄清题目的情节和数量关系,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将“事理化”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理化”的数学问题 |
期数 | : | 2015-8 |
关键词 | : | 理解题意 审题能力 数学信息 数量关系 |
算法优化,教师引导不能缺位
机 构 | : | 盐城市亭湖区教研室 224005 |
简介 | : | 听一位教师教学《20以内退位减》的最后一课。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计算正确率高,但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用“破十法”来计算。在课要结束时,教师出了6道13算题,竟然6个发言的学生都用“破十法”。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这个班只有极 |
期数 | : | 2010-8 |
关键词 | : | 教师引导 优化 算法 学生思维 教师教学 正确率 少数人 普遍性 |
精心设计促进学生发展的练习
机 构 | : | 盐城市第一小学 |
简介 | : |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应努力克服随意、机械或盲目的现象,立足教学目标,灵活处理好教材资源开发与拓展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适应不同程度学生发展需要的习题,突出习题的层次性、针对性、思 |
期数 | : | 2009-8 |
关键词 | : | 可能性 精心设计 练习设计 基础练习 教学目标 关注学生 形成技能 学生发展 习题 公平 |
数学表象的建立和运用
机 构 | : | 江苏省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 214432 |
简介 | : | 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浮现出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表象的建立和运用,可让学生从关注直观形象到进行抽象概括,进而搭建激活抽象思维的桥梁。具体路径为:强化感知,建立表象,使感性经验得到累积;拓宽渠道,丰富表象,为抽象 |
期数 | : | 2015-8 |
关键词 | : | 表象 感性经验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
在深度建构中彰显“数学味”——《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思路的审视与重构
机 构 | : | 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 214187 |
简介 | : | 数学教学不能仅仅让学生获得结论,更应该引导学生经历结论的探索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使数学教学从关注“双基”走向关注“四基”。从“浅尝辄止”走向“深度建构”,凸显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彰显浓浓的“数学味”。 |
期数 | : | 2011-8 |
关键词 | : | 深度建构 “数学味” 学生主体 “四基” |
多元表征理论对题组设计的优化
机 构 | : | 江苏省江阴市长泾实验小学 214411 |
简介 | : | 数学本身的特征决定了数学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我们可以运用文本、图形、符号、模型、实验等,从多个角度表征数学信息。不同的表征形式,在不同的场合既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又相互表示,能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把握数学学习对象的本质与非本质属性。在多元 |
期数 | : | 2015-8 |
关键词 | : | 多元表征 题组设计 优化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