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汇总
2020年 | 1 2 3 |
2018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6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4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2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0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9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7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5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3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1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09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搜索结果3969条
策略背后的“策略”——浅谈“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
机 构 | : | 江苏省太仓市经贸小学 215400 |
简介 | : |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应该以“策略”而不是“解决问题”为重点乃至目标;应该以挖掘“解决问题的策略”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为核心或关键,并始终围绕这个核心或关键来展开。在具体教学中,应从整体着眼,系统建构解题步骤;以流程图为导向,初步建 |
期数 | : | 2015-8 |
关键词 | : | 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题步骤 思维模型 优化意识 |
《小数加减法的练习》教学设计与说明
机 构 | : |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
简介 | : |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51页练习八第7~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计算能力。2.使学生经历应用小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从 |
期数 | : | 2009-8 |
关键词 | : | 解决问题 整数加减法 引导学生 计算方法 练习 小数 教学目标 课件 教学设计 说明 |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与说明
机 构 | : | 响水县实验小学 224600 |
简介 | : |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29-3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 |
期数 | : | 2012-8 |
关键词 | : | 教学设计 质量单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 三年级 学生 |
落实有效教学理念 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认识比》教学设计
机 构 | : | 南京市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 |
简介 | : |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68~69页。【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会正确地读、写两个数的比,会求比值;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 |
期数 | : | 2009-8 |
关键词 | : | 学生 认识 国旗 提问 除法 解决问题 提升 成分数 自学课本 教学设计 |
在实验中发现——《怎样滚得远》教学实践与反思
机 构 | : | 淮安市教学研究室 |
简介 | : |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28~29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取数据,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发现斜面与地面成多少度角度时,圆柱形物体到达地面后可以滚得远一些。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 |
期数 | : | 2009-8 |
关键词 | : | 学生 实验活动 解决问题 圆柱形 斜坡 数学活动 实践与反思 茶叶 物体 发现 |
“认识平均分”两课案例的比较研究
机 构 | : | 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
简介 | : | 宿迁市实验学校蒋争鸣与无锡新区实验小学钱科英的"认识平均分"的两份教案设计及其意图说明,同时展现在案头,给了我研究、获得对"认识平均分"教学的业务长进机会。一、案例设计共同的关注点两课案例设计在认识平均分教学中共同关注了如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 |
期数 | : | 2009-8 |
关键词 | : | 平均分 动手操作 案例设计 教学设计 两课 学生学习 教学活动 认识 教师 教学环节 |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与说明
机 构 | : | 无锡市新区硕放实验小学 |
简介 | : |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35~3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估测能力。【教 |
期数 | : | 2009-8 |
关键词 | : | 千克重 学生 质量单位 物品 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学习兴趣 说明 苹果 |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与说明
机 构 | : | 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 214072 |
简介 | : |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29-3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
期数 | : | 2012-8 |
关键词 | :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生活情境 质量单位 质量观念 三年级 学生 |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与说明
机 构 | : | 无锡新区实验小学 |
简介 | : |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 |
期数 | : | 2009-8 |
关键词 | : | 平均分 分法 引导学生 解决问题 动手操作 小猴 认识 教学设计 说明 概念 |
遵循学生的认知序 确定合理的教学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思考
机 构 | : | 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 |
简介 | : | 数学教学讲究循序渐进。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编写的序、学生认知的序来确定教学设计的序。本文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例,对教材编写以及教师处理教材过程中的几种常见做法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试图结合学生认知序的特点,确定这一课更为合理的教学 |
期数 | : | 2009-8 |
关键词 | : | 循序渐进 教材 认知序 教学序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