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汇总
2019年 | 1 2 3 4 |
2017年 | 1 2 3 4 |
2015年 | 1 2 3 4 |
2013年 | 1 2 3 4 |
2011年 | 1 2 3 4 |
2009年 | 1 2 3 4 |
2007年 | 1 2 3 4 |
2005年 | 1 2 3 4 |
2003年 | 1 2 3 4 |
2001年 | 1 2 3 4 |
1999年 | 1 2 3 4 |
2018年 | 1 2 3 4 |
2016年 | 1 2 3 4 |
2014年 | 1 2 3 4 |
2012年 | 1 2 3 4 |
2010年 | 1 2 3 4 |
2008年 | 1 2 3 4 |
2006年 | 1 2 3 4 |
2004年 | 1 2 3 4 |
2002年 | 1 2 3 4 |
2000年 | 1 2 3 4 |
1998年 | 1 2 3 |
搜索结果937条
试论维新派对发展科学技术的认识
机 构 | : | 石油大学人文社科部,北京102249 |
简介 | : |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清楚地意识到世界已经进入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批评洋务运动只注重技术、轻视基础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本末倒置、轻重失宜.他们认为,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普及教育来提高广大民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维新派倡导的发 |
期数 | : | 2005-1 |
关键词 | : | 维新派 科学技术 |
姚广孝的隔声建筑
机 构 | :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中研究所 |
简介 | : | 一般地认为,隔声建筑是20世纪初的科技成果,该文以历史文献证明,明代初年姚广孝发现多孔墙体吸声并于1399年地建成隔声房。明末,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总多孔墙吸声的道现并最早使用”隔声一词从此隔声建筑的技术为中国人普遍知晓。 |
期数 | : | 2000-1 |
关键词 | : | 姚广孝 隔声建筑 声学史 建筑史 建筑声学 中国 |
《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降生神丹方》外丹黄白研究
机 构 | : | 广西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科技史教研室 南宁530006 |
简介 | : | 《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降生神丹方》与外丹黄白之关系,学界迄今未有详论。此经大约于晋哀帝时出世,而且该经事实上给出了目前已知最早的火药配方雏形。不仅如此,它还首次在丹药的炼制中获得了游离态的单质砷结晶、获得了“彩色金”,同时也是最早制得硫酸亚 |
期数 | : | 2007-1 |
关键词 | : | 《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降生神丹方》 火药配方 单质砷 |
《庚辛玉册》:中国炼丹术在历史上的最后一部巨著
机 构 | : | 李约瑟研究所 英国剑桥 |
简介 | : | 《庚辛玉册》是朱权(1378-1448年)的一部有关炼丹术的著作。西方学者琼克尔(D.R.Jonker)认为这部书已经失佚。明代李时珍在《本划纲目》中多次引述此书。另外,有一些片段也散载在某些类书中。文章英译了多年来所辑得的引自此书的条文, |
期数 | : | 2000-4 |
关键词 | : | 《庚辛玉册》 朱权 炼丹术 中国 |
中国火井历史新证
机 构 | : | 德国图宾根大学汉学系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四川成都610031 |
简介 | : | 半个世纪来,中国火井历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因史料缺略和理解差异而产生了若干争议。新发现的5种火井史料揭示了16-18世纪火井开发和天然气煮盐的实况,证实了汉晋临邛火井到清代自流井气水田之间火井技术的演进过程。当时试图对这一自然奇观作出诠 |
期数 | : | 2000-4 |
关键词 | : | 火井 天然气煮盐 四川 中国 井盐 天然气开发 |
宇宙射线的早期研究
机 构 | :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
简介 | : | 宇宙射线研究是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宇宙射线早期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证明宇宙射线发现、确认的历史过程为:(1)库仑从验电器漏电中发现,电荷不可能长久保持,最终将会消失.根据验电器漏电现象,卢瑟福认为,漏电是由空气中穿透 |
期数 | : | 2002-4 |
关键词 | : | 漏电 验电器 宇宙射线 天体研究 |
皮尔逊的历史研究和编史学观念
机 构 | : | 中国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
简介 | : | 英国哲人科学家皮尔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历史学家.文章详尽而深入地论述了他对科学史、远古史和文明史、巫术史、中世纪史、宗教史、艺术史、性史、道德史、德国人文主义史、思想史等的研究实践和有趣见解,同时探讨了他的编史学观念.这一切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
期数 | : | 2002-4 |
关键词 | : | 皮尔逊 历史研究 编史学 历史学家 英国 |
论科学的“起源”
机 构 | : | 英国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 |
简介 | : | 从文明史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关于人类认知能力是否存在内在统一性及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原因-入手,演讲者通过古代巴比伦、中国和希腊人关于天空的认识和研究,试图对科学的"起源”这一不可能有确定答案的历史命题展开理论叙述.演讲者认为,复杂的经济、技 |
期数 | : | 2001-4 |
关键词 | : | 科学 起源 制度 预测 证明 辩论 |
外尔与黎曼几何的拓展
机 构 | :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
简介 | : | 在一手文献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外尔1917-1923年间对黎曼几何的系统阐述和重大推广,包括内蕴地定义仿射联络、建立"纯粹无穷小几何"、引入投影和保形结构,以及对"度量本质"的群论分析.外尔的这些推广,尤其是他的"纯粹无穷小几何"以及对"度 |
期数 | : | 2003-4 |
关键词 | : | 黎曼几何 仿射联络 外尔度量 射影与保形结构 度量的本质 |
历史典籍中“日珥”记载考证
机 构 | : | 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 北京100005 |
简介 | : | 整理、分析了中国历史典籍中关于“珥”、“日珥”的记载,通过对其含义以及现代“日珥”、“幻日”名称起源的考证,论述了古代所谓天象“珥”的记载为大气光象——幻日等。现代术语“日珥”是对古代术语的转义借用,历史典籍中的“珥”记载皆非太阳日珥。 |
期数 | : | 2008-4 |
关键词 | : | 日珥 幻日 日食 太阳日珥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