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汇总
2020年 | 1 2 |
2018年 | 1 2 3 4 5 6 |
2016年 | 1 2 3 4 5 6 |
2014年 | 1 2 3 4 5 6 |
2012年 | 1 2 3 4 5 6 |
2010年 | 1 2 3 4 5 6 |
2008年 | 1 2 3 4 5 6 |
2006年 | 1 2 3 4 5 6 |
2004年 | 1 2 3 4 5 6 |
2002年 | 1 2 3 4 5 6 |
2000年 | 1 2 3 4 5 6 |
1998年 | 1 2 3 4 5 6 |
2019年 | 1 2 3 4 5 6 |
2017年 | 1 2 3 4 5 6 |
2015年 | 1 2 3 4 5 6 |
2013年 | 1 2 3 4 5 6 |
2011年 | 1 2 3 4 5 6 |
2009年 | 1 2 3 4 5 6 |
2007年 | 1 2 3 4 5 6 |
2005年 | 1 2 3 4 5 6 |
2003年 | 1 2 3 4 5 6 |
2001年 | 1 2 3 4 5 6 |
1999年 | 1 2 3 4 5 6 |
搜索结果2599条
细胞囊泡运输系统与人类健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机 构 |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
简介 | : | 人类对健康的孜孜以求推动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兰迪·W·谢克曼(RandyW.Schekman)和詹姆斯·E·罗斯曼(JamesE.Rothman)分别对酵母细胞进行研究,通过生物电镜观察到囊泡运输系统并给出定义 |
期数 | : | 2013-6 |
关键词 | : | 囊泡运输系统 内膜系统 蛋白选运 蛋白分泌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拓扑相变与物质拓扑相的理论发现
机 构 | : |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 上海200433 |
简介 | : | 对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工作以及背景知识进行了通俗而力求准确的介绍,考察了科学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三位获奖科学家的经历,最后总结了这次获奖成就的意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
期数 | : | 2016-6 |
关键词 | : |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变 拓扑相变 拓扑相 索利斯 科斯特里兹 霍尔丹 |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古老“大猫”
机 构 | : | |
简介 | : | 对新发表的化石的研究显示,早在600万年前,与今天的雪豹类似的大型猫科动物便已经徘徊于喜马拉雅山脉了。这种名为Panthera blytheae的史前动物遗骸将豹属猫科动物的出现时间至少向前推进了200万年,同时也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大型 |
期数 | : | 2013-6 |
关键词 | : | 大型猫科动物 科学家 喜马拉雅山脉 动物起源 雪豹 化石 种名 |
管中窥脑
机 构 | :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海200433 |
简介 | : | 近年来,脑科学在技术方法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多种成像手段能够为我们提供从脑功能区到亚细胞结构的活体实时成像数据。同时,深度学习算法等神经网络算法被广泛应用,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算法与神经生物学的基本原则相符,也将成为模拟脑的有力工作平台。 |
期数 | : | 2016-6 |
关键词 | : | 双光子成像 内源性光学成像 功能核磁共振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
计算机分子模拟——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机 构 | : |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 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37 |
简介 | : | 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的发展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现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复杂化学和生物学问题,比如药物设计和材料设计。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卡普拉斯、菜维特和瓦谢尔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展多尺度模型研究复杂化学体系”上的贡献。 |
期数 | : | 2013-6 |
关键词 | : | 分子模拟 量子力学 分子力学杂合方法 酶催化反应 药物设计 |
细胞自噬研究概览
机 构 | :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PTN项目 北京100084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
简介 | : |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细胞通过溶酶体或液泡(酵母),将受损的或多余的细胞组分降解形成生物小分子的细胞代谢过程,在真核生物中十分保守,而其正常与否也与人类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在距Christiande Duve发现溶酶体并提出自噬这 |
期数 | : | 2016-6 |
关键词 | : | 自噬 研究史 大隅良典 |
“自然论坛”科普讲座
机 构 | : | |
简介 | : | 继2015年举办六场“自然论坛”科普讲座以来,在2016年,《自然杂志》又继续举办系列讲座。 |
期数 | : | 2016-6 |
关键词 | : | 讲座 自然 科普 论坛 |
电刺激大脑可以提高对经典艺术的鉴赏力
机 构 | : | |
简介 | : | “哇,是吗?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众所周知,艺术欣赏课程也许会有助于你对别人的创造性工作产生兴趣和关注,但是,用电刺激大脑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
期数 | : | 2013-6 |
关键词 | : | 电刺激 经典艺术 大脑 鉴赏 艺术欣赏 |
我们的祖先从水里来——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
机 构 | :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100044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乌普萨拉75273 |
简介 | : | 硬骨鱼类(osteichthyans)是脊椎动物演化的主干,硬骨鱼下分的两大支系,即肉鳍鱼类(lobe—finned fishes)和辐鳍鱼类(ray—finnedfishes)分别成为今日地球陆地和水域的征服者,前者最终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 |
期数 | : | 2016-6 |
关键词 | : | 脊椎动物 硬骨鱼类 四足动物 演化 志留纪 泥盆纪 过渡化石 |
质量之谜: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玻色子——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机 构 | : |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 北京10087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190 北京理工大学数学系 北京100081 |
简介 | : | 质量之谜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物理学家们。直到1964年,恩格勒、布绕特与希格斯才提出了生成质量的机制,此机制中预言的希格斯玻色子一直萍踪难觅。为搜寻该粒子,欧洲核子中心(Conseil Europeen pourlaRechercheNucl |
期数 | : | 2013-6 |
关键词 | : | 希格斯机制 玻色子 自发对称性破缺 质量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