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汇总
2020年 | 1 2 |
2018年 | 1 2 3 4 5 6 |
2016年 | 1 2 3 4 5 6 |
2014年 | 1 2 3 4 5 6 |
2012年 | 1 2 3 4 5 6 |
2010年 | 1 2 3 4 5 6 |
2008年 | 1 2 3 4 5 6 |
2006年 | 1 2 3 4 5 6 |
2004年 | 1 2 3 4 5 6 |
2002年 | 1 2 3 4 5 6 |
2000年 | 1 2 3 4 5 6 |
1998年 | 1 2 3 4 5 6 |
2019年 | 1 2 3 4 5 6 |
2017年 | 1 2 3 4 5 6 |
2015年 | 1 2 3 4 5 6 |
2013年 | 1 2 3 4 5 6 |
2011年 | 1 2 3 4 5 6 |
2009年 | 1 2 3 4 5 6 |
2007年 | 1 2 3 4 5 6 |
2005年 | 1 2 3 4 5 6 |
2003年 | 1 2 3 4 5 6 |
2001年 | 1 2 3 4 5 6 |
1999年 | 1 2 3 4 5 6 |
搜索结果2599条
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
机 构 | : | 《自然杂志》编辑部 上海200444 |
简介 | : | 受写实绘画影响的西方自然哲学家、科学家.许多世纪来形成一种图文并重、互相印证的研究传统。这里所说的图既包括自然科学中的几何图形和函数图线,也包括绘画中的写生、速写和构思草图。总之,重视图像的分析,对西方近代科学的萌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古 |
期数 | : | 2006-6 |
关键词 | : | 李约瑟难题 图像 写实绘画 |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机 构 | : |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武汉430074 |
简介 | : | 200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物理学家,他们因为证明夸克具有渐近自由的特征,获得诺贝尔奖.本文详细探讨了这三位学者于1973年研究夸克渐近自由时的历史背景和曲折经历. |
期数 | : | 2004-6 |
关键词 | : | 诺贝尔物理学奖 渐近 夸克 证明 物理学家 诺贝尔奖 学者 历史背景 特征 美国 |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生态足迹分析方法
机 构 | : |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
简介 | : | 生态足迹分析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和他的博士生Wackernagel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用于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该方法因其基于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量化指标、 |
期数 | : | 2003-6 |
关键词 | : | 可持续发展 定量评价 生态足迹分析 自然资源 利用程度 量化指标 生物生产性土地 生态需求 EFA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在生命科学和超分子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机 构 | : |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简介 | :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自发现以来在化学、生物以及其他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性能优异的新的荧光活性能量给体与受体对的不断发现,FRET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本文围绕常用的和近年发展起来的给体一受体对,介绍了FRE |
期数 | : | 2004-6 |
关键词 | : | FRET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生命科学 给体 发现 生物 领域 超分子 光活性 化学 |
关节炎性骨侵蚀和骨保护蛋白的作用
机 构 | :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高校免疫学E-研究院,上海200025 |
简介 | : | 骨侵蚀(bone erosion)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重要特征.来自实验性关节炎的最近研究证据提示破骨细胞(osteoclast)是局灶性骨侵蚀的必需要素.现在已经弄清楚的破骨细胞调节物有两种:(1)核因子kB受体性激活因子配体(rece |
期数 | : | 2004-6 |
关键词 | : | 骨侵蚀 OPG 骨保护蛋白 破骨细胞 局灶性 炎性 关节炎 作用 要素 知识 |
绿色荧光蛋白研究的三个里程碑——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机 构 | : |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青岛266510 |
简介 | : | 2008年10月8日。美国科学家下村修、马丁·查尔非以及钱永健因为在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以及改造方面的突出成就而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笔者拟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历程以及应用领域做一些粗浅介绍。 |
期数 | : | 2008-6 |
关键词 | : | 诺贝尔化学奖 绿色荧光蛋白 报告 基因 2008年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