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汇总
2020年 | 1 2 |
2018年 | 1 2 3 4 5 6 |
2016年 | 1 2 3 4 5 6 |
2014年 | 1 2 3 4 5 6 |
2012年 | 1 2 3 4 5 6 |
2010年 | 1 2 3 4 5 6 |
2008年 | 1 2 3 4 5 6 |
2006年 | 1 2 3 4 5 6 |
2004年 | 1 2 3 4 5 6 |
2002年 | 1 2 3 4 5 6 |
2000年 | 1 2 3 4 5 6 |
1998年 | 1 2 3 4 5 6 |
2019年 | 1 2 3 4 5 6 |
2017年 | 1 2 3 4 5 6 |
2015年 | 1 2 3 4 5 6 |
2013年 | 1 2 3 4 5 6 |
2011年 | 1 2 3 4 5 6 |
2009年 | 1 2 3 4 5 6 |
2007年 | 1 2 3 4 5 6 |
2005年 | 1 2 3 4 5 6 |
2003年 | 1 2 3 4 5 6 |
2001年 | 1 2 3 4 5 6 |
1999年 | 1 2 3 4 5 6 |
搜索结果2599条
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与探讨
机 构 | : | 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433 |
简介 | : | 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试管婴儿技术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技术,为人类辅助生育技术带来了重大变革。试管婴儿技术主要是融合了体外受精技术与胚胎移植技术,旨在帮助各种不孕不育症夫妇繁育后代。30多年来 |
期数 | : | 2010-6 |
关键词 | : | 罗伯特·爱德华兹 试管婴儿 胞内单精子注射 胚胎移植前遗传诊断 |
石墨烯:单原子层二维碳晶体——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机 构 | : | 清华大学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清华大学微纳米力学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 北京100084 |
简介 | : | 石墨烯——石墨的极限形式,具有独特的单原子层二维晶体结构,2004年首次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Konstantin Novoselov)成功剥离出来。2010年,二人因在石 |
期数 | : | 2010-6 |
关键词 | : | 石墨烯 碳 二维材料 |
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机 构 | : |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南京210093 |
简介 | : | 2010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Richard F.Heck,日本科学家Ei-ichi Negishi和Akira Suzuki。这三名科学家是因为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 |
期数 | : | 2010-6 |
关键词 | : | 钯催化 偶联反应 诺贝尔化学奖 |
深海海底铁锰结核的秘密
机 构 | : |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上海200092 |
简介 | : | 深海海底铁锰结核的成因研究与人类认识海洋的进步如影相随。根据铁锰结核物质来源的不同,全球海底的铁锰结核主要分为上覆海水来源的水成型、沉积物间隙水来源的成岩型和这两个来源都有的混合型等三种主要成因类型。水成型结核的表面比较光滑,结核的Mn/F |
期数 | : | 2015-6 |
关键词 | : | 铁锰结核 成因 矿物成分 控制因素 谜团 |
神奇的表面张力
机 构 |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266580 |
简介 | : |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表面张力引起大量有趣的物理现象。笔者介绍了表面张力的物理本质。并综述了自然界中表面张力引起的几个新奇现象,例如球状露珠、液膜、浮在水面的针和水面运动小动物、抱团蚂蚁筏子、荷叶超疏水、以及水鸟的特殊摄食机制等。这些表 |
期数 | : | 2012-6 |
关键词 | : | 表面张力 能量最小 尺寸效应 仿生 |
地震机理与瞬间因素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兼论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
机 构 | : | 中国科学院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
简介 | : | 近年来中国连续发生几次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地震机理和活动规律的研究受到了高度重视。以往认为:一个地震的发生是由于某地点早就开始孕育,待应力达到临界状态时发生。因此,只要对该地区进行充分的观测与研究,就可以确定某 |
期数 | : | 2010-6 |
关键词 | : | 地震机理 破裂 粘滑 应力 触发作用 |
剖析乙肝病毒的包膜——乙肝表面抗原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致病机制
机 构 | :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 |
简介 | : | 乙肝表面抗原作为病毒的包膜蛋白,在病人体内大量存在,甚至远远超过成熟病毒颗粒的含量。这表明表面抗原在乙肝病毒感染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笔者介绍了乙肝表面抗原在乙肝持续性感染致病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
期数 | : | 2010-6 |
关键词 | : |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病毒受体 致病机制 |
生物电磁特性与电磁生物学效应的概述及最新进展
机 构 | : |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 南京210009 南京大学医学院 南京210093 南京大学物理学系 南京210093 |
简介 | : | 笔者简要地介绍了生物电磁学的概念,分别叙述了生物电磁源特性、生物电磁测量及其应用以及电磁辐射对生命的调节和干预。重点综述了电阻抗成像、太赫兹(THz)波成像、电脉冲治疗及磁场干预的最新研究情况。 |
期数 | : | 2010-6 |
关键词 | : | 电磁场 生物电磁特性 电磁生物学效应 生物电磁测量 电磁干预 |
在实验室中闪现物质-反物质对
机 构 | : | |
简介 | : | 何处是猎取希格斯玻色子(Higgsboson)或神秘粒子的场所,并在那里能设法做到物质与其反物质同时出现?看来,目前只有位于瑞士日内瓦附近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强大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有此可能。在美国物理学会最近于波士顿举行的 |
期数 | : | 2012-6 |
关键词 | : | 反物质 实验室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大型强子对撞机 粒子加速器 希格斯玻色子 学术讨论会 物理学会 |
G蛋白偶联受体:七次跨膜结构的超级分子——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机 构 | :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受体结构与功能重点实验室 上海201203 |
简介 | : | G蛋白偶联受体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几乎参与了生物体中所有的生命活动。这一类受体的发现、功能研究以及结构解析为我们了解生理调控以及疾病的发生与治疗等带来新的曙光。在此之前。G蛋白偶联受体的相关研究已经被九次授予诺贝尔 |
期数 | : | 2012-6 |
关键词 | : | G蛋白偶联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 七次跨膜结构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