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汇总
2020年 | 1 2 |
2018年 | 1 2 3 4 5 6 |
2016年 | 1 2 3 4 5 6 |
2014年 | 1 2 3 4 5 6 |
2012年 | 1 2 3 4 5 6 |
2010年 | 1 2 3 4 5 6 |
2008年 | 1 2 3 4 5 6 |
2006年 | 1 2 3 4 5 6 |
2004年 | 1 2 3 4 5 6 |
2002年 | 1 2 3 4 5 6 |
2000年 | 1 2 3 4 5 6 |
1998年 | 1 2 3 4 5 6 |
2019年 | 1 2 3 4 5 6 |
2017年 | 1 2 3 4 5 6 |
2015年 | 1 2 3 4 5 6 |
2013年 | 1 2 3 4 5 6 |
2011年 | 1 2 3 4 5 6 |
2009年 | 1 2 3 4 5 6 |
2007年 | 1 2 3 4 5 6 |
2005年 | 1 2 3 4 5 6 |
2003年 | 1 2 3 4 5 6 |
2001年 | 1 2 3 4 5 6 |
1999年 | 1 2 3 4 5 6 |
搜索结果2599条
相对论有关问题刍议
机 构 | : | 同济大学物理系 |
简介 | : | 试就一两个与相对论有关的争议问题进行讨论.在相对论与量子理论形式结合的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开拓二者进一步结合的途径,宜以真空本质之深入探索作为切入口.凭藉宏观、宇观、微观三个层面研究同时并举的方式,充分揭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深厚涵义、并促成二者 |
期数 | : | 2003-6 |
关键词 | : | 相对论 量子理论 真空 理论物理 广义相对论 以太 |
从低温研究历史看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机 构 | : |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
简介 | : | 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获奖者都是因低温物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包括超导和超流研究.至今,已有16位科学家在此领域陆续获奖.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20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背景进行了考察,并针对2003年的获奖工作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
期数 | : | 2003-6 |
关键词 | : | 低温物理学 诺贝尔物理学奖 超导体 超流体 超导电性 |
河南西峡恐龙蛋铱、锶元素含量异常分析
机 构 | : | 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北京100050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 |
简介 | : |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古生物化石群发现的记录里,占据重要位置的"河南南阳恐龙蛋化石群"曾被认为世界奇迹.它以数量多、种类丰富奇特、分布面积广而令人们惊羡不已,同时,也让科学界探索恐龙的"未知之谜"形成了空前的研究热潮. |
期数 | : | 2003-6 |
关键词 | : | 恐龙蛋 铱 锶 含量异常分析 埋藏学 古生物化石群 |
光学领域里的一对奇葩——介绍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机 构 | :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量子光学开放实验室 上海 201800 <自然杂志>编辑部 上海 200444 |
简介 | : | 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于了光学研究领域里的两项原创性工作: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伊·格劳伯(R.J.Glauber 1925~)提出的"相干性量子理论",以及1983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霍尔(J.L.Hall.1934~)和德国物理学 |
期数 | : | 2005-6 |
关键词 | : | 诺贝尔物理学奖 量子光学 光梳 |
非线性沸腾传热学-Ⅲ:随机理论
机 构 | : |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100084 |
简介 | : | 经典确定论描述的牛顿力学已经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世纪韧受到两欢大的冲击.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被相对论力学取代.在微观粒子世界让位于量子力学曾一度被认为万能的牛顿力学也有了自己的应用范围:一是速度不能太大,二是质量不能太小.非线性复杂系 |
期数 | : | 1998-6 |
关键词 | : | 非线性沸腾传热学 沸腾系统 慨率统计 沸腾特性 气泡概率 随机理论 安全性指数 临界干斑半径 |
分子诊断的现状和未来
机 构 | : | 宁波大学医学院 |
简介 | : | 2001年2月12日人类基因组DNA全序列数据的公布,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逐步进入'基因组医学'时代.基因组医学对疾病诊治的首要贡献是'预测医学'或'分子诊断',即在婴幼儿时期以及个体发病前期进行基因筛查,以识别出疾病基因或发病风险基因的 |
期数 | : | 2001-6 |
关键词 | : | 分子诊断 人类基因组 DNA芯片 预测医学 基因筛查 |
含恶性疟原虫基因片段的重组减毒伤寒杆菌的免疫效果
机 构 | : | 第二军医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上海 |
简介 | : | <正>减毒鼠伤寒杆菌可被用作外源抗原基因经口导入宿主免疫系统的载体,能有效地激发起宿主针对该外源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erozoite surfaceprotein 1,MSP1)是恶性疟原虫红内期的重要候选抗原 |
期数 | : | 2000-6 |
关键词 | : | 减毒鼠伤寒杆菌 恶性疟原虫 免疫 |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
机 构 | : | 南京大学 |
简介 | : | 首先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再对它的各个子系统作了详细的说明,最后简介它在众多科研领域的应用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
期数 | : | 1999-6 |
关键词 | : | 扫描隧道显微镜 针尖 原理 应用 表面科学研究 |
对冰期和小冰期气候变化因素的探讨
机 构 | : | 吉林大学朝阳校区 |
简介 | : | 本文综述了影响冰期和小冰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观点争论的焦点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全球变暖问题作进一步讨论.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需要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而且需要相关机制的能量计算.海洋锅炉效应、地磁层漏能效应和臭氧洞漏能效应比温室效应有更显 |
期数 | : | 2000-6 |
关键词 | : | 冰期 海洋锅炉效应 小冰期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
基因组印迹机制
机 构 | : | 莱阳农学院动科系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
简介 | : | 基因组中基因印迹现象经常发生,印迹基因的形成、特异性识别及缺陷的机制涉及染色体、RNA、增强子、H19基因等元件的调节作用,基因组印迹赋予生物体选择性、调控其生长发育、明显地引起了生物的进化. |
期数 | : | 2001-6 |
关键词 | : | 基因组 基因印迹 印迹机制 染色体 RNA 增强子 H19基因 生物体选择 生长发育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