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汇总
2020年 | 1 2 |
2018年 | 1 2 3 4 5 6 |
2016年 | 1 2 3 4 5 6 |
2014年 | 1 2 3 4 5 6 |
2012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10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08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06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04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02年 | 3 4 5 6 9 10 11 12 |
2000年 | 3 5 6 9 10 11 12 |
2019年 | 1 2 3 4 5 6 |
2017年 | 1 2 3 4 5 6 |
2015年 | 1 2 3 4 5 6 |
2013年 | 1 2 3 4 5 6 |
2011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09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07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05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03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001年 | 3 4 5 6 9 10 11 12 |
搜索结果3674条
“探究的探究”教学思考
机 构 | :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221100 |
简介 | : | 大象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除外)由“探究过程技能训练”、“综合探究活动”和“探究的探究”三种单元组成,“探究的探究”单元是此套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探究的探究”是由美国生物学家、 |
期数 | : | 2016-1 |
关键词 | : | 教学思考 技能训练 《科学》 探究活动 生物学家 六年级 教材 单元 |
《昼夜的形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机 构 | : | 湖北省武汉市矫口区南垸坊小学 430035 |
简介 | : | 教学分析《昼夜的形成》一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追寻科学家们探索的足迹,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 |
期数 | : | 2016-1 |
关键词 | : | 教学设计 昼夜 教学分析 科学家 想象力 |
《卵石的形成》教学设计与反思
机 构 | : |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二小 441115 |
简介 | : | 教学分析《卵石的形成》一课,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运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卵石的形成过程。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新知。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 |
期数 | : | 2016-1 |
关键词 | : | 教学设计 卵石 教学分析 提出问题 学生 注意力 学习 |
课堂教学中建构模型的策略
机 构 | : |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 214100 |
简介 | : | 建构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中蕴含有丰富的模型建构的素材。用好这些素材,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科学学习的质量。所谓“模型”,就是模拟所要研究事物原型的结构形态或运动形态,是事物原型的某个表征和体现,同时又是事 |
期数 | : | 2014-1 |
关键词 | : | 模型建构 课堂教学 科学方法 学习内容 运动形态 结构形态 原型 事物 |
用行动改变大脑——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的探索
机 构 | :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 210028 |
简介 | : | 是什么促成教师尽快从书本走向实践、从理论走向经验的呢?为了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作为教培员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听课磨课、组织专题讲座、研究教材教法,这都是一些常规研培活动。我们玄武区提出的“以行动改变大脑”教研主张,已经深深影响到每一位科学 |
期数 | : | 2014-1 |
关键词 | : | 教师专业 科学 小学 大脑 专题讲座 助推器 |
课堂中“温馨提示”的误区与对策
机 构 | : |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 221143 |
简介 | : | 学生在学习科学课时,由于受到前概念、实验器材、注意力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往往对科学教师的要求不能认真领会,结果就会出现思考问题不全面或实验操作不规范等现象。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有必要在学生思考、交流问题或动手 |
期数 | : | 2014-1 |
关键词 | : | 课堂 误区 实验操作 学习习惯 实验器材 学习效率 学生 前概念 |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堂实录与分析
机 构 | : | |
简介 | : |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提出问题师:我们桌上都有一面小鼓,请你敲击鼓面,眼睛认真观察鼓槌和鼓面接触的地方。(学生敲击鼓面后认真观察。)师:说说你的发现。生:鼓面上下晃动。师:你可以用动作描述吗? |
期数 | : | 2014-1 |
关键词 | : | 课堂实录 声音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面接触 感知 |
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三个节点
机 构 | : | 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二中 441214 |
简介 | : |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注重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之一。实验教学中,科学教师应让学生亲历一个个探究过程,让他们自主得出科学结论,并从材料选择、实验指导、实验交流几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实验教学的有 |
期数 | : | 2019-1 |
关键词 | : | 实验教学 教学有效性 节点 小学科学课 科学研究 科学探究 探究过程 科学教师 |
学生科学观察的问题与对策
机 构 | : |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唐兴寺学校 411100 |
简介 | : | 科学观察能帮助人们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对事物具体而鲜明的印象。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观察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科学学习的成败,在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是科学课堂的教育目标之一。 |
期数 | : | 2015-1 |
关键词 | : | 科学观察 学生 观察能力 感性材料 教育目标 科学课 |
回归科学学习的原本状态——《月相变化》一课的教学思考
机 构 | : |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314001 |
简介 | : | 一、关注过程:科学学习的应然状态 现代认知理论把学习看作一个建构的过程,儿童在与同伴和教师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理解。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会对信息进行有选择地思考,并且运用各种方法组织所选择的信息,如排序、分类、建立联系, |
期数 | : | 2013-1 |
关键词 | : | 学习 教学思考 月相变化 状态 科学 知识基础 回归 认知理论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